下面是一个安静的广告位

 



今年,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受到了一个灾难性影响——缺“芯”。没有芯片,就造不出车来。所以很多新车的交车周期延长,优惠减少,个别4S店甚至已经到了无车可卖的地步。那么,芯片对汽车而言到底有多重要?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好好聊一聊这些事。


芯片对汽车来说有多重要?


在一般人的眼里,芯片是电脑或者手机才用得上,但实际上,在今天,芯片已经无处不在。比如大到智能冰箱、智能空调,小到智能马桶盖、智能热水壶、门禁卡,芯片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化、智能化程度越高的事物,所需要的芯片越多。尤其现在的新车,都装配大量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果没有芯片,我们就回到了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



汽车上的芯片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是负责算力和处理的AI芯片,第二是负责功率转换,第三是传感类芯片,其中数量最多的芯片要数MCU了。MCU又称微控制器,可以理解为各类分散设备的“小脑”,用以实现其动作或功能。汽车用MCU分散在座位、雨刷、空调、影音、动力等多个部分,一辆车包含几十甚至上百个MCU。



一台汽车只靠一块芯片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传统燃油车,每台车所需要的芯片数量在500-600个,如果是新能源车则需要更多,每台车大概需要1000-1200个。


如果是主打车机智能,自动驾驶等,则需要更多芯片。比如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就曾表示,智能电动汽车需要芯片累计1700多片,汽车智能化程度越高,对芯片的依赖性越强。


仅一台车所需要的芯片就如此之多,全球这么多的车企,每个车企下面又有几十个车型,这对于芯片需求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芯片短缺对于汽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小小芯片为什么会缺少?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制作芯片的重要材料——晶圆。无论是电脑手机的芯片,还是汽车上大大小小的芯片,都是通过对晶圆进行切割得到的,难道芯片短缺是由于原材料晶圆的不足而导致的吗?并不是。晶圆当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硅,而硅在沙子当中就能获取,因此全球晶圆每年的晶圆产量是很大的。


原材料有了,那生产加工这一环节就成了关键,放眼全球,有能力加工晶圆的企业很多,但是制作高端芯片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以目前华为、苹果、高通的高端芯片为例,芯片基本都是5nm、7nm制程的,而车规级芯片一般都是28nm制程起步,一些基础功能的微控制器,由于技术老旧,有些甚至超过了1微米。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同样大小的晶圆上进行切割,能够切割出更多的5nm、7nm制程的芯片,同时这些高规格芯片的市场价格也远远高于低柜格芯片。


目前拥有5nm、7nm制程芯片制作能力的厂商,主要的订单都来自于手机、电脑等高端芯片,为汽车供应芯片的基本都是东南亚的一些厂商,但是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工厂都是处于停工的状态。而在此前,各大车企对疫情的预判有误,本以为购车需求会有所回落,芯片的采购量也相应下调,但出乎意料的是疫情并没有降低人们买车的热情。因此,各大车企所采购的芯片严重不足,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又因为反反复复的疫情,迟迟不能复工,导致了此次全球大规模的汽车芯片荒。


而且民用芯片也不可能拿来给汽车用。首先,汽车芯片工作环境更加恶劣。


汽车对芯片和元器件的工作温度要求比较宽,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等有不同的需求,但一般都要高于民用产品的要求,比如发动机舱要求-40℃-150℃;车身控制要求-40℃-125℃。


而常规消费类芯片和元器件只需要达到0℃-70℃。另外其它环境要求,比如湿度,发霉,粉尘,盐碱自然环境(海边,雪水,雨水等),EMC,以及有害气体侵蚀等,都高于消费类芯片的要求。


第二,汽车电子元件不容许出现失误,运行性稳定要求极高。


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会遭遇更多的振动和冲击,车规级半导体必须满足在高低温交变、震动风击、防水防晒、高速移动等各类变化中持续保证稳定工作。另外汽车对器件的抗干扰性能要求极高,包括抗ESD静电,EFT群脉冲,RS传导辐射、EMC,EMI等分析,芯片在这些干扰下既不能不可控的影响工作,也不能干扰车内别的设备(控制总线,MCU,传感器,音响,等等)等。


第三,汽车芯片的设计使用寿命要求更长,故障率更低。


一般汽车的设计寿命都在15年50万公里左右,远大于消费电子产品寿命要求。


二是故障率要求。零公里故障率是汽车厂商最重视的指标之一,而要保证整车达到相当的可靠性,对系统组成的每一个部分要求是非常高的。


由于半导体是汽车厂商故障排列中的首要问题,因此车厂对故障率基本要求是个位数PPM(百万分之一)量级,大部分车厂要求到PPB(十亿分之一)量级,可以说对车规级半导体的故障率要求经常是,“Zero Defect”故障零忍受。


相比之下,工业级芯片的故障率要求为<百万分之一,而消费类芯片的故障率要求仅为<千分之三。




第四,注重安全,需要极高的产品一致性。

车规级半导体在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时候还要保证极高的产品一致性,对于组成复杂的汽车来说,一致性差的半导体元器件导致整车出现安全隐患是肯定不能接受的,因此需要严格的良品率控制以及完整的产品追溯性系统管理,甚至需要实现对半导体产品封装原材料的追溯。

第五,长期有效的供货周期。

汽车半导体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会要求15年以上(即整车生命周期均能正常工作),而供货周期,则可能长达30年。因此对汽车半导体企业在供应链配置及管理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供应链要可靠且稳定,能全生命周期支持整车厂处理任何突发危机。

相比PC端的芯片,汽车上的芯片难度是巨大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控制成本,能耗,等等。

最后即使研发出符合汽车规格的芯片,这才算拿到的入场券。汽车行业的研发周期一般达到了2年左右,这对于很多小企业根本无法支撑这么长的周期。

除此之外,汽车芯片还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PC端的芯片损坏最多导致电脑或者手机死机,但汽车是和安全息息相关的。在后期长达十年或者几十万公里的用车周期中,如果是由汽车芯片设计导致的安全问题,意味着将承担责任。

对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很可能因此而陷入困境,以致于再也不能进入汽车供应链。汽车半导体关于安全和可靠性的连带责任问题,也会使众多厂商对做出进入车规级市场的选择慎之又慎。

由于上述汽车半导体产业的高标准和高门槛,把大量缺乏资金实力,缺乏产业配套资源,并且想要快速做出芯片投放市场取得效益的半导体厂商拒之门外。缺乏新玩家的进入,也使得现有汽车半导体企业(Tier2)、零部件供应商(Tier1)、整车厂商(OEM)已形成强绑定的供应链关系,对新进企业构成坚实的行业壁垒。




写在最后



上世纪五十年代,汽车制造中所采用的半导体(包含芯片、传感器等等)产品还不到制造总成本的1%。如今,其成本已经可以多达总成本的35%,并且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50%。


智能汽车的发展也造就了汽车半导体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有数据表明,目前欧洲汽车半导体2019年产值达到150.88亿美元,占到全球汽车半导体总产值的36.79%,为全球第一。


美国贡献了全球第二大汽车芯片收入规模,达到133.87亿美元,占全球32.64%。


日本汽车半导体2019年产值达到106.77亿美元,占比在26.03%。而中国大陆2019年汽车半导体实现销售收入仅为10亿美元左右,占比不到3%,和欧 美日相比,差距很大。



 

 

下面是一个安静的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