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魁北克健康保险管理协会(RAMQ)发布了最新的魁省医生收入统计。
最近5年内,所有医生的平均年薪增加了7%,在37个细分专科中,有31个专科的平均工资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放射肿瘤学专家甚至在3年内加薪了22.5%。
在全省10,892名专科 医生中,近一半的人去年的收入超过50万加元,有261名医生年薪超出100万加元,有10位医生年薪超过200万加元,最高的一位眼科医生年薪为250万加元。现在,专科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接近43万加元。
看着这些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收入,羡慕嫉妒恨吗?
医生工作1年,相当于打工人干88年。
但是,不能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
即使是在魁北克,医生也是个辛苦活。
有在医院的专科医生说,他的收入都是加班加出来的,内科医生最“轻松”,早8晚5,每个星期加班2-4次,每周工作时长60-80个小时;外科医生最“疯狂”,他们早8晚不定,有时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80-100个小时,有时碰到困难的案例,手术可能会拖一整天一整晚,肚子饿了要挨着,尿急了要忍着,腿麻了也不能坐下。
家庭医生工作轻松一点,年收入20多万,但负担也很重。办公室租金、秘书和护士的工资、保险、医学协会会员费、会计、杂费这些七七八八加起来,再扣掉接近50%的税,一年到手真实收入也不超过10万。
虽然看起来是有极高收入,但背后也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苦和辛酸。
当然,这种艰苦和辛酸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还要经历长达十几年的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吃得上。
如果您没有被这些吓退,咱接着往下来看,来看看要怎样才能去“吃这一份苦、受这一份罪”。
被医学院录取,成为一个医学生,很难;读完医学院,顺利毕业,也很难;进入医疗系统,从菜鸟熬成专科医生,更难。除了自己本身天资聪慧以外,刻苦、坚韧、强大的体力和意志力缺一不可。
有人说,医生是一个先苦后甜的工作,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去换未来几十年的丰厚收入和安稳生活。
也有人说,很少有冲着“赚钱多”而选择读医的人。因为能进医学院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这种人不管在哪一行都能有一番作为,选择当最艰苦的医学生,还是因为热爱和理想。
更有人说,医生是新移民的华人父母眼里的子女最理想职业,它不需要几代人的人脉积累,也不需要应酬和社交,只需要1个能刻苦念书的孩子,就能迅速的在第二代实现家族的阶级跃升。
九闻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怎样才能在魁省当一位专科医生,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
在加拿大,医学院属于“学士后”教育,就是说高中毕业生不能直接读医学院,你要先念完本科,才能开始申请进入医学院。顺利毕业的话,学位直接就是医学博士。
在这里,魁省孩子有优势。
其他省的学生最少要念4年本科+4年医学院,而魁省孩子则可以选择2年CEGEP+1年医学院预科+4年医学院,比别人少念一年书,可以早一年进入社会。如果选魁省的Sherbrooke大学,还可以再省1年的医学预科时间。
整个加拿大只有17所医学院,魁省有4所:在蒙城的麦吉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在魁北克城的LAVAL大学和在Sherbrooke的Sherbrooke大学。除了麦吉尔大学以外,另外三所大学医学院都是法语授课。
魁省孩子的机会又来了。
法语授课在这里可以看作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先天性的拒绝了大部分母语是英语或是用英语学习的申请者,为魁省本地孩子留出了巨大的空间。我们的孩子可以申请全国所有医学院,但魁省以外的孩子,怕是不敢轻易染指蒙大、LAVAL大学和Sherbrooke大学。
像是蒙大医学院,在2018/19学年接收的291名学生中,有281个是魁省的孩子。LAVAL大学医学院,每年招生230多人,其中有92%的学位留给魁省居民。Sherbrooke大学医学院,每年招199人,其中166个席位是为魁北克居民保留的。
考法语医学院的孩子还不需要考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不需要经历一考定终身的痛苦。
魁省的医学院录取途径也比较多,在通往医学殿堂的道路上,给了人们几次中途插队的机会。
如果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学医的孩子,走的是2年制理工科CEGEP+1年医学院预科+4年医学院的道路。
上了大学的孩子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报读医学院。 即使本科专业跟医学、生物没关系,也可以通过1年的医学院预科培训后,进入4年的医学院课程。
大部分加拿大的医学院不招收国际生——这又是一个地方保护主义——虽然对留学生不友好,但对我们本地孩子更友好,不是吗?
在魁省读医也相当便宜,本省孩子每年的学费麦大在8000左右、Sherbrooke大学不到5000、LAVAL大学医学院4000出头、蒙大不到4000,还能申请学生贷款和助学金。像北美其他地区医学生毕业后背一身学生贷款的“惨状”,不会发生在魁省医学生的身上。
在魁省学医有优势,那咱么就学医吧!
且慢。虽然有“地方保护主义”罩着,魁省医学院的招生比例还是相当低,录取门槛相当高。
考进医学院,非常不简单。
魁省这4所医学院每年从CEGEP招收的新生只有500人左右,其中麦大只招80人;而每年从CEGEP毕业的魁省毕业的学生大约有5万人。也就是说,只有1%的毕业生会成为医学生。
每个医学院申请入学都需要经过面试,但在面试之前,还需要凭借自己的成绩和各种软性条件作为敲门砖,得到面试的机会。
成绩是最主要的,占70%的比重。
麦大医学院的教授对想申请医学院的本科学生说:拿到面试机会的平均GPA是3.83/4,GPA在3.7/4以下的人不会有面试机会——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GPA3.83那简直就是学神一般的存在。
如果是从CEGEP申请医学院,衡量的是R Score,虽然最低录取分数大约在 R Score 35左右, 但考生们的共识是 R Score 36才稍微有点竞争力。
R Score的计算很复杂,属于在选CEGEP之前,甚至是选中学时就要考虑的问题。你要先处在一个学生水平比较平均,绝大多数人离平均分不远的班级,而自己的成绩又要比班里的平均分高出很多,才能拿到一个很高的 R Score分数。
麦大医学院每年有近千人申请,但只有不到300人会被邀请参加面试,最后再在这不到300人里挑80人。
过关斩将到面试环节,还有极艰难的考验在等着你。
过来人说,考麦大医学院,要经过10站情景面试。
在每一站的进门前,考生有2分钟的时间看题目、理解和思考,进门后,有7分钟的时间来做回答问题或者做任务。
第一站结束后进入第二站,以此类推。面试人也许在房间里,也许在一个屏幕后面,每一站都有不同的“惊喜”。
更艰难的是,这10场情景面试没有考题也没有攻略,每一年都有很大的改变,考生没办法为此做针对性准备,一切只能靠自己的积累,随机应变。
看完入学前的竞争,也许您会说,不怕,我家孩子聪明,考试对他来说是小意思,信手拈来,他当医生没问题。
别急。入学前拼智商,入学后还要拼韧劲和体力。打败了同行的千军万马迈过了独木桥,对于医学生来说,也仅仅只是开始。
从刚进医学院的新生到考取行医执照后真正执业,还要花费十年的光阴。
按照正常的流程,进入医学院后,前2年是专业课,后2年是在医院的科室轮换学习。这4年是学习阶段,即使是在医院“工作”了,仍要交学费,不拿工资,只花钱不赚钱那种。
在魁省,选择Sherbrooke医学院会更快上手,它除了不需要念1年的医学预科外,还把理论和实践穿插着进行,学生上课3个月后就开始学着接触病人看病。这个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能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经验。
LAVAL大学医学院则是另一个极端,适合喜欢慢生活的人。学生可以把前2年的理论课延长到6、7个学期,甚至9个学期学完。学生慢慢读书,慢慢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方向。
顺利上完学,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还要进入旷日持久的住院医生培训环节。
从医学院到住院医生也不是顺理成章的,学生们需要向许多医院提出申请,经历一次次的面试考核,获取住院医生培训的机会。
想当家庭医生的培训时间短,只需要2年;想当专科医生的话,按照科目的不同,还要煎熬5-7年。
从医学生到完成住院医生培训中间,还需要通过若干次考试才能拿到行医执照独立执业,这项被称为MCCEE的考试据说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考试之一。
好吧,我们来算算,一个魁省孩子,从17岁念完高中进入CEGEP,在非常顺利的情况下,需要2年CEGEP+1年预科+4年医学院+7年住院医生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医生。14年过去了,这时他/她已经31岁了。
有正在当住院医生的人在论坛上现身说法:所谓的高薪得在三十多岁之后才可以开始有,而在这之前,你原本是同龄人中的TOP 1,但只能拿着只有5万左右的entry level 的工资。
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你的其他小学、高中同学陆续进入职业轨道,收入比你高得多,还可以谈恋爱和组建家庭。而你,只能在书本和病患中度过,背着学生贷款,没时间交际,更不用提结婚生子。
试问如果不是极热衷这个事业,谁会为它付出这么多?
九闻有话说
走到这里,您已经把魁北克医生的酸苦辣都看透了。
学医的孩子,要聪明,要有坚韧的意志,要有充沛的体力,更要一直秉持对这一份职业的热爱。
当然,有付出就有回报。
医生也算是一个“我用青春赌明天”的职业。
时间花在哪里都是看得见的。
真的吃得了学医的苦的话,学成归来,后半辈子三四十年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在疫情期间,魁省政府抽调了一些专科医生支援一线,医生们被派到筛查诊所和CHSLD,或者参与流行病学调查。这些临时转岗的医生,时薪是221刀,如果是晚上8点到早上8点的夜班,时薪是253刀。这个收入,是从事同一工作的护士最高薪水的5倍。
除了收入高以外,在北美,医生还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上的普遍尊敬。
有“过来人”曾告诉小编,在北美一些医学研究所,职员中亚裔的比例已经占到80%,其中华人更是占绝大多数,有时候甚至能用普通话交流。
为什么华人家长特别愿意用尽一切力量让孩子学医?
因为在普遍认为较好的律师、金融业和医生这3项“金领”职业中,另外2种都需要家庭几代人的积累、人脉资源的相互协助,只有医生这个职业,可以只靠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的意志,就能成才。
从华人新移民家庭迅速实现阶层跃迁的角度看,二代移民选择医生这一行业,也是一条绝无仅有的捷径。
延伸阅读·看看收入最高的专科医生门类
眼科医生
人数:383
平均收入:$ 652,333
最高年薪:$ 250万
诊断放射科医生
人数:672
平均收入:$ 636,549
最高年薪:$ 200万
心脏,胸腔和心血管外科
人数:69
平均收入:$ 606,167
最高年薪:$ 125万
心脏病专家
人数:487
平均收入:$ 560,760
最高年薪:$ 165万
放射肿瘤科医生
人数:139
平均收入:$ 508,800
最高年薪:$ 110万
神经外科
人数:82
平均收入:$ 502,385
最高年薪:$ 110万
胃肠科医生
人数:276
平均收入:$ 485,526
最高年薪:$ 126万
麻醉医生
人数:809
平均收入:$ 479,510
最高年薪:$ 120万
骨科手术医生
人数:399
平均收入:$ 467,121
最高年薪:$ 120万
解剖病理学家和临床病学家
人数:265
平均收入:$ 452,292
最高年薪:$ 100万
移民的人,
追求的就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更想要诗和远方。
来到加拿大,这里深厚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养分等待我们去汲取。近期,九闻创建了多个主题群,以供读者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想在家长间获得信息,互相帮助?
有加国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群。
想要了解加国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文化背景?
有深度了解加国历史文化社会政论群。
对疫情期间的福利申领感兴趣,
有九十脉福利申领2群。
关注美国大选,想要窥视北美政治,
有美国大选观战、讨论、点评群。
想要来到加拿大?
有加拿大移民咨询讨论5群。
想看车买车修车保养车
有蒙城车友互助社区7群。
欢迎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话题入群讨论,畅所欲言。
九闻蒙城所有文章将每日更新同步到群中。
感谢您的认可,
欢迎您的转发,
共鸣的力量是强大的,
我们的队伍需要更多的同好!
扫码挑选进入主题群!
下面是一个安静的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