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约顶部赞助




九闻蒙城 新岗位招聘


新媒体编辑 1人

这是一次带薪重识北美的机会


应聘要求:

1. 从事过媒体/编辑相关工作。或自身拥有高密度/强度写作习惯,拥有一流文字组织能力,汉语言水准与文学素养良好。

2. 熟悉电脑办公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基本办公软件与社交媒体多客户端交互运用。

3.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较快的阅读速度与素材搜索,整合,再利用能力,发散性思维敏锐。

4. 学习态度端正良好,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拥有正常的团队协作精神。

5. 英法语精通任意一门或双语优异者优先。

6. 北美生活时间较长者优先。

7. 拥有新媒体/自媒体工作经验者优先。

8. 重度网瘾患者优先。



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

请提前预备好简历并添加微信号

送交审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饮食细节,最能体现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魁北克人作为法国人的后裔,谈到饮食方面必然很多朋友都会下意识的想到法餐,想到炖菜,鱼子酱和红酒。



其实上这些都没错,在魁北克地区,尤其是蒙特利尔地区,可以选择的法餐非常多,从家常法餐到法式正餐一应俱全,无论是Ritz的餐厅,还是由米其林星级厨师开创的Torque,Europea等餐厅都是享受正统奢华法餐的好去处。



但是,优雅的环境,价值千金的红酒,以克记数的名贵鱼子酱,炙烤到焦脆的法棍,鲜美娇嫩的鞑靼牛肉,浓香馥郁的油封鸭腿这些菜品在代表着法国光辉灿烂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能代表我们魁北克的口味,代表广大本地人民的饮食习惯与我们的文化吗?


虽然吹嘘法餐代表魁北克总觉得脸上有光,但很遗憾,如果你走在蒙特利尔的街头,去询问任何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哪一道美食最能代表魁北克,甚至无论这个路人是亚裔,是白人,是黑人还是中东人,只要他是土生土长在魁北克,就一定会报出有且只有一个的答案


POUTINE



没错,就是这道看起来跟法餐所倡导的精致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食物,就是法国人的后裔们,在这片北美新大陆上创造出来最具代表力,最广为流传,也是实际生活里消费最多,拥簇最多的美食。



说这个东西是美食,可能有相当数量华人朋友,尤其是年龄中偏大,出国比较晚的同胞们完全接受不了这道“热量高,死咸,怪味”的食物,但对于本地人来说,这是一周必须要吃至少一次,属于“comfort food”里顶梁柱,一口Poutine甚至能勾起外地魁省人的乡愁,让他流下眼泪。他们对Poutine的坚持和热爱有时候甚至有些吓人。



看到上面这张二月一日到七日要召开的Poutine节海报吧?!这玩意不仅每年都是单独冠名的节日,而且:


在疫情数字爆表,全省一片哀嚎的今天,“吃Poutine”仍然是全省人民最惦记的几个大事之一。每年隆冬或是盛夏都会穿插进行的Poutine餐车节眼见着今年因为疫情肯定没法实地举办了,本地人干脆利用外卖平台开始“线上过节”,该吃还得吃!什么疫情不疫情的,一口Poutine下肚赛过活神仙。


在去年三四月份疫情爆发的高峰期,魁省人民把头别在裤腰带上,也要去Laval买POUTINE!



友情推荐餐厅见文末,口味不同仅供参考哦!



01


Poutine究竟吃个啥?


在开写之前,九闻还特地查了一下Poutine在中文语境下有没有特殊的官方翻译,在经过“严谨的反复论证”之后,我终于能确认,Poutine这个玩意的中文泛用译名就是:


肉汁奶酪薯条



这样的译名虽然显得极其粗暴,却也点出来了这道菜的三个元素:肉汁,奶酪和薯条。这三种原料在一起,无需任何其它调味,就构成了最为正宗传统的魁北克Poutine。


但是,就像是北京人特别爱号称自己“讲究”一样,魁北克人手上捧着一盒只有三种原料的Poutine,也会说这道菜足够讲究,而这种“穷讲究”,也就完美的解释了这道美食应该怎么吃?食客应该期待着什么?以及什么样的Poutine才算好?



作为整个Poutine里份量最大的一种原料,薯条,就是整个poutine里最重要的饱腹感和口感来源。用来做Poutine的薯条,必须是原切土豆制成的,因为任何薯粉冲压而成的薯条都没法带来原切土豆切条后的那种扎实口感,而且大多数比较有名Poutine店都会刻意将薯条切的宽厚一些,保证在油炸过后内瓤最够绵软,薯香四溢。



而薯条的软硬也有讲究,一般来说炸制Poutine用薯条时都会注意炸的格外焦脆一些,毕竟最后会被淋上肉汁,如果外壳不够脆口的话,肉汁一浇整份Poutine就会变得很黏很糟糕。


但也有一些例外,很多人特别偏爱软烂口感的Poutine,所以有些店会直接用小火浸炸薯条,让每一根都吸满油,并且变得又黑又软,这样吃起来虽然极其油腻,但会有一种奇异的糊香味,跟肉汁一搅拌后感觉做个土豆粥都OK。很多郊区小店或是魁省的乡村餐厅都用这种做法。



除开薯条之外,Poutine里份量第二多的就是奶酪了。奶酪几乎是所有白人国家里的最主要副食之一了,本地人们正餐吃奶酪,点心吃奶酪,零食还在吃奶酪…….


而一份传统Poutine里的奶酪通常都是由Mozzerella来担当的,这种咸度比较低,奶香浓郁,发酵味较重,而且略微遇热后还能拥有一定弹牙口感的奶酪被扯成拇指关节大小的Curds扔到Poutine里,成为了香气,荤味和丰富口感的担当。



当然能放在里面的奶酪绝不止Mozzerella一种,在一些比较高级的餐厅点Poutine时,会有非常多其它奶酪的选择,甚至是从意大利或者法国空运过来的高档奶酪,甚至包括希腊Feta。九闻见过最贵的Poutine售价是$60,几乎是本地普通餐厅的六倍,就因为奶酪品质的提升。如果哪位朋友吃过三位数售价的奶酪,不妨告诉九闻过过瘾。


而Poutine里的最后一味原料,很多时候会被只注重薯条和奶酪口感的朋友们忽视,那就是Poutine的灵魂——肉汁。



作为一个翻译外行,九闻个人一直觉得把Gravy翻译成肉汁有些奇怪。这个东西本质上西厨里大量使用的一种将肉汤(或任何荤腥汁液,连烤肉后留在烤盘里混合了油脂,肌红蛋白残汁也算)加入大量面粉或黄油小火加热,浓化后的调味料汁,并不是真正的“肉汁”。


浇在Poutine里的肉汁通常就是用牛肉汤加面粉,黄油,盐,胡椒调味浓缩出来的料汁,每家店的Gravy都有着不同的秘方,但一个关键就是要足够烫,滚烫的肉汁浇到焦脆薯条和白嫩奶酪的上面,将整份Poutine瞬间串联了起来,浑然一体。而浓郁的黄油和胡椒香气更是把薯条的油炸味,奶酪的乳制品芬芳都带了出来,这份美食就此有了灵魂



02


为什么它会成魁北克“国菜”


关于Poutine最早是谁发明的?魁北克人的老祖宗法国人连忙摆手:不是我,别看我,不知道!


但现在大家公认的Poutine出现时间,已经是二战结束之后,五十年代上下发生的事了。当从欧洲归来的士兵们把炸薯条这种荷兰吃法带回了北美大陆,快餐也逐渐风靡全美,为Poutine的出现造就了土壤。



在魁北克,有几家餐厅都声称自己才是Poutine最早的发明者,但实际根本无法证实。他们分别是Le Lutin,Le Roy Jucep,Saint-Hycinthe,和La P‘titer Vache。有些餐厅至今早已倒闭或者易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可以追溯,那就是这些餐厅几乎都是地处工业小镇,主要服务于工人等体力劳动者。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Poutine需要具备的特点就是工序简单,原料粗暴,饱腹感强还抗饿,口感偏咸能够补充体力,热量超高经得起消耗,这是一道劳动人民的美食。



但时至今日,Poutine在我们魁省社会里的食用环境早已大大改变,对于绝大多数城市人口来说,Poutine的存在就像一份充饥的地摊炒饭,又可以相当于是一盘下酒的炸花生米之于中国人。


在“苦寒”的加拿大,在屋子里吹着暖气,开上一瓶冰啤酒,再来一份热腾腾有薯条,有奶酪,有肉汁的Poutine,和朋友们一起看球或是深夜看电影追剧,实在是一件太过惬意的事情。回想大学时光,曾经与朋友们在酒吧里必点的食物,莫非也就是Cheese Burger,Poutine,Nacho三件套,一轮tequilla烧灼着下肚,来上几口咸香的Poutine压一压,这夜晚才算开始。



今天的Poutine,甚至已经不再拘泥于薯条,奶酪,肉汁的三件套,餐厅里五光十色的各类Poutine,加青椒,加熏肉,加Peperoni,加牛柳…….Poutine也从一个劳动人民干活必备的工作餐成为了各种场合魁省人最爱的桌上、手边常客。


但唯一不变的,是它在每一个魁省人心目中的位置。


个人推荐:如果大家想要去尝试一下最受本地人欢迎的Poutine,九闻给大家推荐几家,不过美食推荐受到个人口味制约比较大,大家仅供参考哦!


LA BANQUISE:这家可以说是蒙特利尔岛内的Poutine扛把子了,每到夏天简直排队排到怀疑人生。他们家的Poutine口味非常多元,有数十种Topping可以选,就跟盖浇饭一样,推荐加青椒加牛肉!他们家的自酿啤酒也不错,五度多上劲挺快。还有个Spicy Sausage hotdog,是真的非常辣,很好吃。


GreenSpot: 这家St-Henri的老餐厅几十年来都没有变过,所以你要是想吃最最老派的Poutine去这里绝对没错。很油很咸!但是爱吃Poutine的人绝对会喜欢。


Gibeau Orange Julep:就像华人经常打趣说的,有些国内的小吃脏摊最带劲!这家名响全城的“大橙子”,就可以理解成“脏摊”的代表,虽然人家挺干净的,只是没有室内用餐环境。这里的Poutine就是最标准的快餐味道,而且是行业里的翘楚。






九闻有话说 //


九闻团队里没有任何一个员工是在魁北克出生,所谓土生土长的魁省人,我们有的定居到魁省已经超过二十年,有的也仅六七年,这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也是从零开始接受这里的语言,文化中的一点一滴。


所以我们既不会做作地去说一口Poutine下肚吃得我乡愁上涌,但一份Poutine却代表着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和我对新身份,新文化的一份认同与归属。每次回国探亲之前都会馋国内的美食,火锅,烧烤,看图片都馋的不行,但每次在国内呆久了,又的确会想念那一口大雪天里或是夏日林荫下的Poutine。


如果一定要说加国有着我们移民前幻想的诗和远方,那么开着自己的车,在一个不加班的下午,买上一份热腾腾的Poutine回到自己的小别墅里陪着冰啤酒一吃,就算是了。



请扫下方二维码

查看每日疫情播报



 

 

下面是一个安静的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