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约顶部赞助
推广机会招商详情见本文底部
昨天晚上,您看到从皇家山瞭望台射向辽阔天空的14道光柱了吗?
在刚过去的一周,您发现公开露面的官员和政要、电视新闻里的播音员胸前都别着一根白丝带吗?
这一切,都是在缅怀31年前死于蒙特利尔理工大学(École Polytechnique de Montréal)枪击案的14名女性。
1989年12月6日傍晚,一个严重“厌女”的男loser,用来福枪和猎刀,屠杀了14位优秀的未来女工程师。
在开枪之前,他大喊:“你们是女性,你们将成为工程师,你们是一群女权主义者,我讨厌女权主义者。”
惨案发生后,加拿大从1991年起将12月6日定为“全国反针对女性暴力行动纪日”;在1995年通过C-68(武器法案),实行更严格的枪支控制条例。
在那之后的每一年纪念日,蒙城、魁省乃至全国都会牺牲者举行悼念仪式;在每年11月25日到12月6日,大家胸前别上白丝带,象征着“男性要结束对妇女的暴力伤害”。
这场屠杀被称为“蒙特利尔大屠杀”,
是魁北克历史上最恶性的枪击案,
没有之一。
1989年12月6日下午4点左右,凶手,25岁的马克·勒平身上背一把半自动来福枪,腿上绑一把猎刀,用绿色塑料袋拎着两个弹匣,来到蒙特利尔理工大学。那时是大学圣诞假前的最后一天,整个学校洋溢着放假前的喜庆气氛。
在事发前,马克在一家枪支专卖店专门购了枪,还连续7次前往理工大学踩点。
第一声枪声发生在大学二楼的机械工程教室。当时教室里大约有60名学生正在等待上课。
进入教室后,马克让男生站在左边,女生站在右边。一开始大家以为是开玩笑,没人理他。紧接着,他向天花板开了一枪,再次让现场的9位女生站出来,让另外的五十几个男生从教室里离开。
男生们离开后,他问教室里的女生: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吗?”
一位女生说:“我们不知道。”
马克说:“我在与女权主义做斗争。”
后来幸存的女生Nathalie Provost劝他:“我们只是普通的学工程的女生,并不一定会上街游行,也不是女权主义者。”
马克回应:“你们是女性,你们将成为工程师,你们是一群女权主义者,我讨厌女权主义者。”
随后,他从左向右朝女生们扫射,当场杀死了6名女学生,重伤另外的3名。在门外走廊的男生们听到枪声响起,做鸟兽散。
(1989年理工学院枪击案的幸存者Nathalie Provost,她当时身中4枪,幸运存活)
完成了教室里的屠杀后,马克沿着走廊,边走边挑选女性进行射击,在走廊上射伤了4个学生。经过财务部办公室时,即使门已经被锁上了,他仍通过窗户瞄准了里面的工作人员MaryseLaganiére,一枪击碎了她的头骨。
随后马克来到一楼的餐厅,当时餐厅里聚集了数百人,人们对已经发生的凶案一无所知。
马克先射杀了端着餐盘正准备结账的Barbara Klueznik,第一颗子弹从芭芭拉的下背部进入,从左胸口穿出,第二颗子弹从她的左胸口进入,从后背穿出。
餐厅里的人群开始逃窜。马克在餐厅里漫步,随意开枪,那些没有逃离的人拼命用塑料桌椅遮掩自己,在餐厅的储藏室里,马克又枪杀了躲在那里的2名女性。
从餐厅出来,马克去三楼寻找新的猎物,他进入另一间教室。讲台上是女生Maryse Leclair和2名男生,讲台下是23名学生和1位教授。
马克让男生滚开,开枪射伤了Maryse。他又朝第一排的学生开枪,射杀了2名试图逃跑的女生。其他学生躲在桌子下面,马克端着枪巡视,在教室第五排和第六排之间射杀了女生Annie Turcotte。
最后,马克回到教室前面,看到Maryse还活着,掏出猎刀刺了她3下,最后一下刺中心脏,杀死了她——Maryse是最后一个死难者。
最后的最后,马克用外套把来福枪包起来,大喊:“oh ,shit”,朝自己头部开了一枪,结束了自己罪恶的生命。
从袭击开始到自杀身亡,马克总共花了20分钟,还有大约60枚子弹留在他的弹匣里。在20分钟里,他一共枪杀了14名女性,射伤了10名女性和4名男性。
??这是一个安静的广告位??
??这是一个安静的广告位??
点开大图查看
事发时,在学校外统筹救援的警察局长Pierre Leclair,事发后在3楼的教室发现自己女儿Maryse Leclair的尸体,面目全非。他是通过女儿身上穿的衣服认出她来,因为那是他送给女儿的毛衣。
蒙特利尔市议员Therese Daviau在理事会会议上接到枪击事件的报告并赶回了家,但是,她等到午夜之后,才知道她的女儿Genevieve Bergeron死了。
当时的蒙城市长Jean Dore说:“您抚养一个孩子,并尽一切努力使这个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然后,一次纯粹的疯狂行为,所有这些都消失了。”
在1980年代末期,进入世界知名的蒙特利尔理工大学本身就意味着这些女性聪明智慧、意志坚定;她们没有在学习中被淘汰;她们适应了男性主导的学习环境,并且成绩优异。
在当时,女工程师在全国工程学专家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
枪杀了她们的马克·勒平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厌女症”loser。
马克的母亲是法裔加拿大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父母在他9岁时离婚。父亲迅速跟他们断绝了联系,母亲要做护工以支撑家庭。由于母亲要上班没人照看他,在每个工作日,马克必须在其他家庭生活。
-
1981年马克17岁时,他申请加入加拿大部队,但面试后被军方认为“不合适”而拒绝。
-
1982年,他进入Saint-Laurent Cégep念大学预科,可是在第一学期就发生了若干次挂科。
-
1983年,他从大学预科改念更容易毕业的三年制college课程,但最后一个学期,他无故辍学,没能拿到CEGEP文凭。
-
1986年和1989年,他两次申请蒙特利尔理工大学,但因为缺少2门必须的CEGEP课程,而都被拒绝。
警方在事件后发布马克的个人画像,显示他有很大的性格障碍。
他讨厌女人,因为她们不喜欢他,不认为他有吸引力。马克把对女性的讨厌变成了仇恨和绝对厌恶,并给所有“不喜欢他”的女性贴上“女权主义者”的标签。
他不喜欢女权主义者;不喜欢以事业为重的女性;更不喜欢从事传统男性工作(比如警察)的女性。
在马克留下的遗书中,有一份被他认为是女权主义者并想杀死的19名魁北克女性的名单。包括记者、电视制作人、消防队员、警察、政治家、党派领袖和政府官员。
马克在遗书的中认为自己很理性,认为女权主义者毁了他的生活。他将发动攻击的原因归咎于他对社会中想要保持女性优势并掌控男性的女权主义者的愤怒。
当时的司法部长Peter MacKay说,这些妇女之所以被杀,并不是因为她们是女人,而是因为她们超越了父权制的社会界限。
遗书中被“选中”的女性之一,记者Francine Pelletier说:“如果他想针对女性,他会去一所护士学校。(选择理工大学,是因为)他的目标是那些敢于做男人的女人。”
事件发生后,在大屠杀中逃脱的男学生们也遭遇了批评。人们认为是男性的无作为,加拿大男性中普遍存在的“消极文化”(culture of passivity),才使得马克能够无节制的开枪。
定义当代加拿大男性形像的不是马克,而是教室里的男教授和男学生。当被马克命令离开时,他们便温顺地照做,将他们的女性同学遗弃给命运——在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它文化里,男性都不会考虑这么做。
——专栏作家Mark Steyn
惨案发生后,魁北克全省默哀三天。
1989年12月11日,其中9名遇难者的葬礼在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举行。当时的加拿大总督、总理、魁北克省省长、蒙特利尔市长和几千个民众参加了葬礼。
蒙特利尔建立了“1989年12月6日广场”,并在那里挂起牌子,写明在1989年12月6日,有14人死于大屠杀。
后来,更多人认为,应该更明确的将这次大屠杀定义为反女性、反女权主义大屠杀。
2019年11月4日,蒙特利尔大屠杀30周年纪念,蒙城市长普兰特与受害者家属一起,为新的纪念碑揭幕。
纪念碑上写道:
这个公园是为纪念1989年12月6日在蒙特利尔理工大学“反女权主义大屠杀”中丧生的14名女性而设立。
它为了让人们记住尊敬与公平的基本原则,谴责所有形式的针对女性暴力。
(2019年11月4日,第一夫人索菲亚,死难者家属和蒙城市长普兰特出席了新纪念牌揭幕仪式。)
后续影响
在那之后,事件促使蒙特利尔警方加快对紧急事件的响应。正因为警方汲取了蒙特利尔大屠杀的经验教训,以及随之而来的针对性训练和快速反应,在2006年道森学院的枪击案中,明显减少了伤害的程度。
事件还加快了加拿大的枪支管制运动。大屠杀的幸存者、受害者亲属等组织了枪支管制联合会,他们的行动促使加拿大议会在1995年通过了C-68法案(武器法案)。这个法案实行更严格的枪支控制条例,包括对持枪者进行培训,监视枪支用途,管制枪支弹药的储存以及枪支注册制度。
这场大屠杀更极大的激发起加拿大的妇女运动。人们把对死者的哀悼转化为终止男性对女性暴力的行动。作为对蒙特利尔大屠杀的回应,加拿大国会下议院成立了女性地位委员会;联邦政府在同年8月成立了加拿大针对女性暴力专家组。专家组提出一项由“平等行动计划”和“零容忍政策”组成的“国家行动计划”。
昨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议会开会前发表声明,将蒙特利尔大屠杀描述为“悲剧性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缩短了‘女儿,姐妹和朋友’的有希望的生命。”
他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确保他们能够生活在没有不公正、没有厌女症和没有恐惧的情况下。”
魁省总统乐高在推特上纪念:“所有魁北克人都记得这场悲剧。我们有责任记住,也有责任采取行动。”
蒙城市长普兰特,理工学院院长Philippe Tanguy和受害人之一的姐姐Catherine Bergeron向纪念碑献上玫瑰花圈。
昨天晚上,十四道光束将从皇家山山顶照亮天空,以向每位受害者致敬。
九闻有话说
蒙特利尔大屠杀事件,能让我们看到加拿大处理重大恶性案件的三个重大步骤:深刻的自我检讨和反思、彻底铲除作恶土壤,以及长时间持续的对死难者的纪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也许加拿大人不懂我们这一句成语,但他们也知道,永远记住,才是永恒的纪念和不会再次发生的保障。
在这里,九闻也挖一个坑。
我们知道美国是拥枪的,而加拿大是不禁枪的。
加拿大虽然允许持枪,但对枪支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管控和限制。
加拿大人怎么看待枪支问题?怎样才能在加拿大合法持枪?在加拿大能不能持枪自卫?
如果您有兴趣,为本篇文章点一个“再看”,九闻下次告诉您。
请扫下方二维码
查看每日疫情播报
移民的人,
追求的就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更想要诗和远方。
来到加拿大,这里深厚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养分等待我们去汲取。近期,九闻创建了多个主题群,以供读者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
如果您希望在家长间获得信息,互相帮助,我们有“加国家庭教育家长经验交流群”;
-
如果您想要了解加国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文化背景,我们有“深度了解加国历史文化社会政论群”;
-
如果您对疫情期间的福利申领感兴趣,我们特邀专业会计师坐镇“九十脉疫情期间福利申领讨论2群”;
-
如果您还关注美国大选,想要窥视北美政治,请加入“美国大选观战、讨论、点评群”;
-
想要来到加拿大,立足加拿大的朋友可关注“加拿大移民咨询讨论5群”;
-
当然,还有九十脉老本行,大神辈出的“蒙城车友互助社区7群”。
欢迎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话题入群讨论,畅所欲言,九闻蒙城所有文章将每日更新同步到群中。
感谢您的认可,
欢迎您的转发,
共鸣的力量是强大的,
我们的队伍需要更多的同好!
扫码挑选进入主题群!
下面是一个安静的广告位